【热点】芯片又“慌”了:手机“传染”汽车,建议隔离!
资讯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3日 21:13 收录时间:2020年12月13日 21:37 作者:旺材自动驾驶与智能座舱 来源:微信公众号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导读/ 11月30日,日本半导体制造商瑞萨电子向客户发送了一封产品提价通知,提价生效日期为2021年1月1日;还有一家芯片制造上恩智浦,产品涨价幅度至少为5%起,部分产品还需要客户签一年的NCNR协议,核心内容是不允许撤单和退货。

来源:储能网


11月30日,日本半导体制造商瑞萨电子向客户发送了一封产品提价通知,提价生效日期为2021年1月1日;还有一家芯片制造上恩智浦,产品涨价幅度至少为5%起,部分产品还需要客户签一年的NCNR协议,核心内容是不允许撤单和退货。



这两家芯片供应商的提价,还定出“霸王条款”,实际上都与上游晶圆供应持续紧张有关。而晶圆,也是手机芯片生产的原料。

而原料短缺又是如何造成的?

有业内统计数据显示,汽车芯片在全球芯片产业中的需求占比仅为10%左右,但受疫情因素影响,大量芯片产能向电子消费类转移。

但其实,大众中国对这个回应很淡定:虽然芯片供应受到影响,但是情况并没有传闻中严重,正在寻求解决办法。

停产的大众中国都没有慌,目前来看,国内汽车厂商作为芯片的“消费者”,对于缺芯的反映,普遍也是比较淡定的。

智能汽车特斯拉,被称为“四个轮子上的苹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苹果有的OS、价值链、生态三大底层能力,特斯拉也有。

传统汽车在追随智能手机走向电动化、智能化,汽车芯片也需要手机芯片的高能力。像特斯拉、苹果一样掌握更高技术含量的芯片,正在正在成为车企的必备能力。

如果没有这一层背景,汽车芯片短缺,恐怕也不会引发如此广泛的关注。

就在11月,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成立,首批120余家成员包括整车企业、芯片企业、汽车电子和软件供应商……这些企业走到一起,目的就是为了补齐关键汽车芯片自主供给体系。

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似乎爆发了。因为缺少芯片,上汽大众有工厂停产两周,而一汽大众也受到波及。尽管从实际来看,两周的停产并不会带来剧烈的冲击,但因为缺少芯片而停产,这在汽车行业也还是第一次。由于这两年中美贸易冲突中,芯片所处的特殊位置,一时间汽车业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有产业链上的调查报告显示,48%的参与者表示其所在企业均遇到芯片库存紧张、断供或是涨价等情况,有17%认为目前供应一切正常。记者了解到,部分企业由于提前做好了库存准备,因此暂时未受到影响。这其中,新造车企业由于目前产销规模并不大,因此受影响较小。经济观察报记者还了解到,另一部分企业由于销量并不理想,还有大批库存车尚未消化完,因此没有新增的生产需求,也感受不到“缺芯”带来的压力。

另外,此次芯片短缺的原因还在于产业的深层次调整,未来芯片涨价的趋势已经确定。“我们今年应该不会涨价,因为之前签订了合同,但是下一个合同周期很可能会涨价。”国内某汽车芯片设计企业人员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也正是如此,一些车企希望在涨价之前敲定更多的订单。
尽管汽车芯片的短缺并没有那般厉害,但是恐慌性的担忧还是引起了行业的连锁反应。“一些二级代理商已经将手中剩余的芯片囤起来了。”12月9日,有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尽管在芯片短缺的情况下,这些二级代理商手中的资源也并不多,但至少达到30%的价格上浮,还是足以让他们选择了在短时间的捂货。芯片供应紧张在今年8月就开始出现了。“我记得八九月NXP就通知我们了,我们也通知主机厂了,距离这一次媒体关注已经实际上已经过去半年时间了。”大陆集团另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这种长时间的供应问题也确实带来了汽车厂的紧张,“最近这半年多,有一些汽车企业的采购来,要求我们保单,有的还给出了比以往更高的价格。”另一位人士表示。
今年中国商用车销量迅速增加,并早于乘用车市场恢复。从3月开始,商用车出现报复性增长,环比增长超过300%,而到了4月份,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长31.6%,53.4万辆。作为发动机生产大户,潍柴汽车对ECU的需求量暴增。实际上,此次芯片短缺分为两类:主要是应用于ESP(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和ECU(电子控制模块)中的8位功能MCU。
芯片主要包括设计、封测和晶圆代工环节,而国内在这三个领域均面临短板。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大陆在全球芯片设计领域的占比为12%,而美国和中国台湾分别为69%、16%;在晶圆代工领域,中国大陆在全球占比为10%,中国台湾、韩国和北美分别为66%、10%和9%;封测情况稍好,中国大陆占比高达21%,次于中国台湾的52%。而汽车芯片情况更加糟糕,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车规级MCU(微控制单元)国产化率不足5%。
今年9月,国家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门牵头成立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建设车规级芯片产业集群成为国家级重要战略。从上述芯片各环节情况来看,设计端和生产端地位羸弱。“其实,(国内)的中芯国际在制造端也还可以,不过相比于设计,制造的确差距比较大。设计端依赖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涉及到的上游环节比较少,追赶起来相对容易,但是在材料、设备、工艺等各个制造方面全是短板,补起来不容易。”鹿文亮分析称。
相比传统的功能芯片,面向汽车新四化的主控芯片是国内车企布局的主要方向。“汽车芯片类型众多,车企国内在个别细分领域有弯道超车的机会,但总体上来说,肯定还是国际巨头领先。”国内某汽车芯片设计企业人员告诉记者,这些细分领域包括新兴的场景,如V2X、RISC-V等,大家的起跑线基本一致。但国内企业在制造环节瓶颈依然很大,“关键还是在芯片制造环节,目前国内还是比较匮乏车规级高性能主控芯片的制造生产线。”上述人士表示。
来源:储能网








感谢阅读

也欢迎在最下方留言

如需入群,长按二维码识别入群










推荐合集资料:

自 动 驾 驶 | 智 能 座 舱


资讯|技术|干货|深度

长 按 关 注


旺材自动驾驶与智能座舱



【免责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旺材自动驾驶与智能座舱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旺材自动驾驶与智能座舱进行删除或洽谈版权使用事宜。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