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卖编码器的花匠对“工业互联网”的分析报告
报告 发布时间:2019年4月8日 10:05 收录时间:2019年6月16日 18:58 作者:工控网智造工程师 来源:微信公众号

最近“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很火,就好像红过了春天初生的枫叶。一个卖编码器的人,在清明小长假期间不想出去人挤人了,呆在乡下小区里,跟着小区园丁搞搞绿化,弄弄花草做做花匠,拍拍花花照片。脑袋闲着也是闲着的想象,不如凑凑“工业互联网”这个热闹,做一份“工业互联网”的分析报告。


现在很多人看文章先“看屁股”,再“看道理”。先要看文章作者身份背景很重要,再要看会不会“引经据典”的文学写作手段。美国、德国、日本大公司身份背景,或者海归,或者海外学习,或者出版过几本什么书。哪怕都没有,也要引用有上面背景的人曾经说过的话,写过的书,以示下面开始写的文章的政治正确。

 

一般在前面就注明作者是谁,引用的是谁,或者在文章最后注明作者是谁。至于文章中讲的道理呢,反正又不是画猫画狗,管它最后像不像呢。画鬼还是画神仙的,反正只要是名人画的就像,或者名人说了像的,它就像了。

 

本文作者有点心虚的说明一下,我就是个卖编码器的。曾经作过的一次次《战略分析报告》,犹如瞎子算命般准确。本文也就是清明节期间,弄弄花草的一个花匠,花痴一样的遐想。

先给几张花匠拍的花花,证明一下身份


言归正传

中国是制造大国,中国又是互联网大国,“工业互联网”这个概念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推动力,下一个风口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中国是互联网大国,有马云、马化滕以及东哥们的成功,引得国际关注。

中国又是“制造大国”,又一心向往着能成为智能制造的“制造强国”。

 

于是,就有人想到了互联网成功+制造大国=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制造强国

 

这个加法,他们叫“融合”。他们叫这个“IT-OT的融合”,简称“IOT”爱物梯,能直上云端的梯子。

 

美国是一个创新的国家,他们也在议论中国互联网经济的成功。而首先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的先驱美国GE公司,它的工业互联网部门却先挂了,出售了。

 

德国是一个工业技术领先的国家,五年前德国推出了工业4.0概念,大搞数字化革命。他们在德国2030计划中,也提到了中国互联网经济的成功。只是在刚刚的今年四月初,德国专家说话了,声称自从德国的工业4.0出炉后,德国工业增速却在每年逐年下降了,德国工业寄希望于中国刚刚实行的制造业减税与工业互联网概念的兴起。

 

这是要风水轮流转吗?

于是引得人们想入非非,中国工业互联网的风口就要来了,传感器与自动化的爆发机会就要来了。

 

是——吗?

 

此鸭头非那丫头,头上摸有桂花油。

“工业互联网”是个什么概念?

 

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文章要写下去,就先要搞明白这个“工业互联网”是个什么概念。

 

先说互联网INTERNET,又称为“国际网络”,是指在同一个网络上广泛性的国际性连接。用同一种网络语言和交互规则。不管你讲哪种语言、不管你是哪个国家、哪种肤色,它都连了起来了。

 

互联网成功+制造大国的工业应用=工业互联网?

 

他们叫这个“IT-OT的融合”。

 

只是这道加法题目有点挠头,究竟是互联网应用到工业领域去,还是工业领域发展出一个平行的工业物联网络,再与已经成功的互联网对接?

 

只是,如果仅仅是互联网进入工业领域的连接与应用,又何必再起一个名字“工业互联网”呢?互联网已几乎无所不在,每家小区都有互联网,只不过是建群的大小和哪个群主身份是干什么的。

 

有人出来说话了,“工业互联网”就是工业互联网,它不是互联网进入工业领域这么简单的,因为来自工业的人认为,工业是与你家小区不同的,小区是人与人交互联网,信息是用眼睛看,耳朵听,手指点着手机屏幕的。工业是有机器、生产半成品与成品以及操作的工人与生产管理的人。按照一些媒体给出的定义,工业互联网指的是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链接以实现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目的是“推动形成全新的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成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依托、重要途径、全新生态,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欠学习,要与时俱进啊。

 

INTERNET(统一的国际化连接的网络),又怎么解释呢?总会国际化连接起来的,不做又怎么知道呢?这就像常常唱的歌——“旧世界打得落花流水,英特耐特就一定要实现”那样。

 

“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进了工业,还是“工业互联的网”去联结“互联网”?

工业互联的大网兜,看看网兜里都有什么:

 

——物流网,以产品流动性为条线。始于15年前的RFID,(射频识别,是what——when,where ),以产品生成到商品交易的一条物流线,从原料,零件,到半成品,到成品,到商品。发展到一品一码品质安全追溯与交货期跟踪。

2008年随着奥巴马和美国IBM的“智慧地球”计划出现,出现了“物联网”的概念,物流网很快就找到了风向,改名叫了物联网。随着几年前美国GE公司的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出现,先驱物流网们再次与时俱进,改名到了“工业物联网”,见风使舵。只是大大小小宣传推进的文章里面,讲到传感器还是露出了物流网时代的那个马脚RFID,尽管现在物流早已大量改用二维码视觉识别,不用RFID了。

 

——工业物联网,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物件”发生与连接作用为一条线。从零部件,到组件,加工设备,工厂自动化控制系统,机器人,物流输送等等的工业互联。尤其是在自动化行业,各种传感器,软件,总线协议,工业以太网,TSN,可以往里装的尽管往里装,反正都要联起来的。工业物联网随着“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出现,马上也要改口叫上了新的名字。

 

——行业互联网( WHOHOWWHY),有关“人”的互联,工业制造的生产领导、品质与成本管理、商业品牌企业文化、上下供应链的设计与市场营销等为一条线,行业互联网随着工业互联网概念的出现,也就自然进入了“工业互联网概念大网兜”。

 

反正谁曾经在工业投入过的什么先期优势资源的,现在都可以拿出来往这个大网兜里面装,这就叫融合吗。

起风了,好风助我飞。恐怕现在也不需要把“概念”搞得那么清楚了,与时俱进。

 

工业互联的大网兜,简称“工业互联网”。

我们下面就叫它“工业互联网”吧,糨糊桶先放一放。

 

 

 

会讲故事的马云不会告诉你的实话

互联网成功的几大逻辑是什么?

 

在寻找下一个工业互联网风口的时候,我们先来看看互联网英雄,马云与他的阿里巴巴是如何成功的。


马云很会讲故事,故事地简单说:马云本来是在杭州的一位英语老师,喜欢在西湖边上与外国人搭讪。上世纪末跟着一波创业大潮,把英语老师的工作辞职了出来创业,先前是做电话黄页薄的,推销给各个单位去,因为黄页薄推销不成功,才改向创办了阿里巴巴互联网电商平台。

大家几乎都知道马云后来的故事了。

 


只是马云是个英语老师,他不会教你“逻辑”。做工业可都是要讲逻辑的,工业自动化里最牛比的都是做PLC的大佬,PLC就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简称。在工业就算是画鬼画神仙,也是要讲“概念”和讲“逻辑”的。这里花匠帮着分析一下马云与他的阿里巴巴成功的逻辑,看看以此来画个工业互联网神仙,是否能推断出“工业互联网”成功的模样。

 

互联网成功的几个逻辑:

前四,基本条件

 

——客户人群基数。

马云从黄页薄上的一个个单位的跑,他没有成功。当时他的理解是网络化时代来了,没人再打电话了是趋势。但是实际上还有一个原因他没有说,是客户人群基数变大了。在马云创办阿里巴巴后,在阿里巴巴平台上是一个个微小的个体淘宝小店,到大众化消费者网购的点对点。中国最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的优势是什么?是全球最大的人口,和人人想致富和过上好日子的那种渴求。马云一下子找准了客户群体与心理,获得了全球最大的人群基数。人群基数大有什么好处?大量前期投入成本可以平摊到很薄,甚至几乎可以忽略了,而后期预期的收益因人多而聚沙成塔。后来的共享单车OFO小黄车,心中也早知这个道理,为了这个巨大的人群基数,不惜大量的借款购车,共享自行车大量地塞满了马路。而京东电商连续多年巨亏,照样可以在美国上市,东哥迅速成为巨富。尽管一直在巨额亏损,但他的客户人群基数巨大,“要想赢利只要每单多赚十块钱的事”。人群基数是互联网成功逻辑的第一要素。

 

——点对点闭环的快速交易兑现,与交易的信任。

与黄页薄不同,互联网电商交易获利是显性闭环的。互联网电商是快速闭环交易兑现的。马云过去的黄页薄是隐性开环的,投放了广告到底有多少人会打电话进来?不知道。电视上投放广告也是开环的,后来电视台搞出一个闭环方案来显性比较作交代,就是收视率统计,但是后来收视率统计也有了花样,是否真实闭环信息准确?不知道。而电商交易是点对点快速交易兑现的。商业的本质,是竞价交易,商品价值对换,交易兑现是显性的,是功利心的。这里还有一个关键的支点,就是支付宝的出现,这是马云成功的根本。支付宝解决了交易信用相互信任,能够快速交易兑现的问题。这确实是马云对于互联网发展的贡献,而马云真正的武器与收获,也就是这个支付宝。

 

——政策对创新鼓励优势,小微小店的增值税为0。工商与劳动法开了绿灯。

马云的阿里巴巴最初跑到上海,但是上海考虑到上海是国际化大城市,在国家政策上的工商、增值税与劳动法对互联网上管理的难度,上海犹豫了而错过了马云,这一直是上海的遗憾,也是马云对于上海的心梗。马云回到杭州幸运地遇到了开明的杭州政府,大胆给与马云支持。

任何鼓励创新政策后面,根本是普惠性的税收与法律,而不是靠申请的补贴。美国是一个真正鼓励创新的国家,在美国增值税是0,增值税是创新的敌人,创新的目标就是要有更大的增值收益与提高竞争力,增值多了却要交更多的增值税,是鼓励还是惩罚?马云的创新很幸运。而“申请补贴”会带来商业竞争灰色与不公平,是创新发展的死胡同,马云也不需要了。

 

——低成本普惠性技术实现条件。

三件套:大量铺设发展的4G网络,低价智能手机,快递小哥。互联网最大的成功之地,不是在创新处处领先的美国,也不是在工业技术领先的德国和日本,而是在中国,这得感谢华为、中兴们的对于低成本普及化4G网络基站的贡献,以及大量的从山寨手机做起的低价国产手机制造商,以及大量骑着车工作11个小时的快递小哥们。我们很难想象中国互联网普及到的三线小城市甚至农村的人,手里拿着苹果手机,用MSNEmail,以付费会员制上网,和开着宝马奔驰送货的,能够高速发展互联网。大量的客户人群基数能够“入群”,是需要有低成本普惠性的技术实现条件支持的。


后四,互联网情怀


——马云的情怀与情商。

马云找到了互联网时代的逻辑,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技术为中心,技术是为人服务的。谁是买单人,就为谁设计客户利益,而不是以推销技术为目的。马云是英语老师,他甚至不懂互联网硬件技术与软件技术。但是他有互联网的大局观与逻辑性。他懂互联网客户利益分析,能给互联网“买单人”画图,知道他们的心理。互联网经济就是竞价交易,选择价廉物美,减少了选择成本与时间成本,低成本快速更新时尚的购物快感与使用快感。而购物者对社会需求满足,包括方便,廉价,快捷,有可信度,自我满足的拿出来分享,领先时代跟进社会的社会交流,甚至显摆的满足感。马云的情商=马云情怀在商业上的成功。

 

——碎片化资源的集中。

从来都没有免费的。在互联网时代,一切碎片化资源都可以充分收集并集中利用,可能是大数据的起始点,也可以是大数据的终点。马云认为阿里巴巴将来就是大数据公司,谁掌握了数据信息资源,谁就赢得将来。比如阿里巴巴声称掌握了全中国女人的心,他们知道哪里的女人喜欢买什么样的商品,喜欢吃什么样的东西。每次双十一的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资源集中成大数据信息统计,成了商业动向客户需求数据。一个个APP应用软件,表面上是免费使用,实际上是悄悄地“偷取了”使用者碎片化的时间,植入商业推广,和使用者的群体大数据统计信息,当AI时代来临,这些大数据可以分析学习了解人群的商业需求,为商品提供者提供准确的目标需求。

 

——减少中介层与去中心化。

互联网的商业规则是竞价交易。竞价的优势,除了前面说的税收的政策优惠以外,还来自于减少了中介层和去中心化的利润盘剥。去中心化和减少了中介层?区块连技术的出现,比特币的热炒,证实了这个设想。

互联网的目标,是每个客户都是独一无二的个性的,每一个商品都可以是独一无二的个性的。这是去中心化的思潮,也就是呼唤区块链的技术如何“交易兑现”。

 

——就业率转移与致富心态。

互联网电商的出现,使得实体店日子不好过了,似乎影响了就业率。实质不然,社会发展稳定一定阶段后,有中介层,中心化的大公司控制了流动性,如果没有流动也就会死水一潭,企业和人会失去了竞争性。互联网经济是打破平衡带来新的就业率流动,例如快递,物流,例如小店主,自由职业者,例如农村的土特产直接面对城市里面的市民,正如马云的口号,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在致富心态驱使下,打破中心化,减少中间层的盘剥,流动出空间给碎片化的人群相互连接。

 

上面是一个卖编码器的人在做花匠时,对于互联网成功的分析,我们能否对照工业,看看工业互联网的风口会来吗?风口在哪里?

 

工业互联的大网兜里,我们要网住哪些大鱼小鱼虾米?


我们对时代飞速变化,新技术层出不穷的焦虑,生怕被时代落下,会OUT了。

 而这正是被某些人利用到了,制造焦虑,消费梦想。


我们被互联网的快速成功焦虑到了,搞自动化的快速成功与大爆发何时有?身不由己的焦虑,能找到的途径就是不断地“学新东西”。

 

所以,那些冠以新技术的,能够快速成功的风口型题目,能够吸引住眼球,引得大家去看去分享,表明“我在学新东西”。

 

制造焦虑,消费梦想。

不如去种花。


也许你可以等等花匠的下一篇胡思乱想,也许我会准确预测到工业互联网的风口会在哪里出现,哪里又可能是个坑。


如果转发的多,我就会再写完下一篇,欢迎再回来!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