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百科:古人的造船智慧——风帆
百科 发布时间:2020年8月12日 10:28 收录时间:2020年8月12日 12:12 作者:工业电器网 来源:微信公众号

古人的造船智慧——风帆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的诗句名传千古,诗句中提到的帆同样经年不衰。从人力摇橹、划桨,到借助风力的帆,古人的造船智慧在行船动力的改进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帆出现之前,船的行驶除凭借水流作用外,主要依靠的是人力。但是随着船体的不断增大和所载物品的不断增加,需要的动力也不断变大。于是人们发明了帆,开始借助自然界的风力来为船的行驶增加动力。



我国的风帆航海技术是从商周时期开始的。大约在汉晋时期,发展较为成熟的风帆技术才被运用于远洋航海。风帆技术是古代航海技术发展一次巨大飞跃,也是原始航海技术向古代航海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最初的风帆是固定帆,即把帆固定在一根桅杆上。但这种帆存在明显的缺点,就是只能接受顺风,即来自船尾的风,如果是逆风,几乎无法行船。后人针对此缺点将固定帆改进为活动帆,用绳索把帆系在桅杆上。这样不仅方便了帆的升降,还能根据风向来操纵绳索,改变风帆受风面的朝向。活动帆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帆的受风效率,除无风的状态外,任何时候都能够获得推进力。



中国早期的风帆由植物叶或竹篾编织而成,叫做硬帆。为了使风帆更加牢固,古人不断改进技术,又发明了平行式风帆,即在帆面的水平方向,每隔一定间距安装一根竹条,从而构成一个平行的骨架。在纵帆上安装许多横向的帆竹后,当风帆遭到不同方向的风吹袭时,横向的帆竹能够使风帆较为稳定,形状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不易卷折;而当风力与帆呈某一小角度并向帆吹袭时,硬帆会产生很大的垂直于风向的升力,升力在船舶前进方向产生了分力,从而成为推动船舶前行的动力。这是中国风帆的特点,也是与西方垂式软帆的最大区别。


中国式帆船的风帆通常在起航时扬帆,停泊时落帆。由于古代的硬帆很重,扬帆时需要多人合力才能成功,因此古人还发明了专门用来省力的扬帆绞车,在遇到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时,依靠扬帆绞车可以做到迅速落帆。


海上气候多变,航行过程中遇到恰好顺风的情况并不多,如果遇到侧风、横风或前侧风,未经改良的帆船便无法沿直线航行。而硬帆恰恰能够根据风向来调整帆的角度,充分借助可利用的风力。风帆在前进过程中还伴随产生了能使船产生横漂的横漂力,如果横漂力没有作用在船的重心,就会使船偏航。为避免偏航,需要配合舵一起使用来控制航向。成语“见风使舵”便来源于此。通过让船只在水面上走“之”字形航线,分航段调整航向,曲折前进,从而可使船最终按预定航向前进。


随着驶帆技术的加强,以及舵的操作方式越来越方便,于是也有了“八面来风”的说法,意思是无论哪个方向来的风,都可以被风帆接收转化为动力。而能将“八面来风”应用自如的只有中国的硬帆。“八面来风”配合“见风使舵”,这是智慧的中国古人总结出来的技术要领,也是我国航海技术的精髓所在。


古人的造船智慧——龙骨结构


你知道吗,我国在宋代就发明了龙骨结构。中国古代船舶的龙骨结构是造船业中的一项重大发明,对世界船舶结构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龙骨结构是船底中线处从首至尾贯通底部全长的纵向连续构件。其主要作用是用一种坚硬的材料贯通整个船体,实现有效支撑船身,使船只更加坚固稳定,同时吃水深,抗御风浪能力十分强。



龙骨结构主要由龙骨、旁龙骨、肋骨、龙筋、船壳板、舭龙骨等六个部分组成:


第一,龙骨。龙骨是在船体的基底中央连接船首柱和船尾柱的一个纵向构件,承受船体的纵向弯曲力矩,能增强船体承受波浪的冲击力和水压力,还能承受纵向行驶时的震动。


第二,旁龙骨。旁龙骨是位于龙骨两侧的纵向构件,它除了承受部分船体的纵向弯曲力矩外,还能提高船体承受外力的强度。


第三,肋骨。肋骨是船体内的横向构件,它的主要作用是承受横向的水压力,保持船体的几何形状。


第四,龙筋。龙筋是位于船体两侧的纵向构件,它和肋骨的分布方向正好相反,龙筋和肋骨一起组成了网状结构,主要作用是固定船侧板,同时增大船体的结构强度。


第五,船壳板。船体的几何形状是由船壳板的形状决定的,船壳板包括了船侧板和船底板两部分,主要作用是承受纵向弯曲力、水压力、波浪冲击力等各种船体所要承受的外力。


第六,舭龙骨。舭龙骨是安装在船侧和船底交界的一种纵向构件,它的主要作用是能减弱船舶在波浪中航行时产生的摇摆现象。



以宋代尖底海船为例,因船舶的体型巨大,所以对船只结构的坚固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当时的船舶形状为上宽下窄,底部是尖的,船体上部的甲板较为平整,船舷以下如同刀削一般。如果将船身沿着横面切开,就会发现船的横断面为“V”字形,尖底上就设置着贯通首尾的龙骨。这种上宽下窄的设计虽然不够稳定,但因船只的下半部分在水面以下,而龙骨结构比较沉重,吃水较深,因此并不会影响行船的稳定性,反而大大减少了船只前行的阻力,节省了动力,保证了船行的速度。


龙骨结构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人在造船方面的智慧与才干,也体现了古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务实精神,为我们当下的科技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本文由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一级教师胡晓艳进行科学性把关。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郑玉婷 来源:新华网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视频号

支持我们请关注、点赞、评论、转发、分享功能↓↓↓


扫码入群

扫码添加管理员微信

加入“工业电器网”粉丝交流群

加入“工业电器网”行业交流群

加入“工业电器网”网站会员群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新闻资讯


免责声明:凡本公众号注明“来源”的文章、视频、图片等均转自相关媒体或网络,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以便第一时间删除。



电气百科、工业视频、电的世界我最懂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工业电器网微信



如果您在工业电器、电气、电子、电力电工、智能电网、新能源、工业互联网、机器人、工控自动化、物联网、太阳能光伏、汽车工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家居、场景应用、互联网科技等行业的某一领域工作,并希望分享观点、知识、技术,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或者其他形式(网页专题、资料)等原创或首发,欢迎给工业电器网投稿

 
投稿邮箱:news@cnelc.com

 QQ:928246603

 微信号:cnelc-news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