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蓉召开
展会会议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7日 10:54 收录时间:2020年12月17日 12:54 作者:中国工业经济 来源:微信公众号


2020年12月5日,由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主办、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协办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科研院校的60余名专家学者紧扣会议主题开展学术交流。

 

上午,会议开幕式由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兼科研处处长周铭山教授主持。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彭龙教授致欢迎辞。他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就会议主题发言,指出债券市场对实体经济非常重要,其中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是学术领域研究的重点对象,对于近期地方债市场发生的新情况要开展深入研究,希望本次学术交流能带来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新观点新成果,为我国债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彭龙常务副校长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中国工业经济》副主编张其仔研究员致辞。他强调立足中国本土实践研究中国问题,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的风险防范应该有自身特色,应该把中国风险防范和化解的成功经验提炼出来,积极探索“本土派”的学术研究方向,推动中国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张其仔副所长致辞)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执行院长赵静梅教授主持上半场主题演讲。


(赵静梅执行院长主持)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部长熊熊教授以《多源信息交互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为题,阐述了新闻、公司公告和分析师报告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异质性影响。他指出现有文献关于信息与资产价格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信息源上,忽略了真实市场中多源信息之间的交互作用。信息是市场短期波动的主要决定因素,在考虑多源信息环境下有两个关键问题亟需解答:考虑多源信息交互作用,不同信息源对股票波动的影响有何特点?多源信息对短期波动的贡献在不同市场环境中有何变化?为此选取新闻、公司公告和分析师报告等多种信息源对上述问题做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多源信息对股票收益波动有显著贡献,其中新闻的贡献最大、分析师报告次之、公司公告最小;考虑多源信息的交互作用,新闻起主导作用;在股灾期间公司公告和分析师报告对波动的贡献达到最高,证明了在金融危机期间权威信息的重要性,以及金融危机期间信息成本提高、信息收益降低的假说。


(熊熊教授作主题演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助理、教务部部长李志生教授以《政府干预与内部人交易》为题,阐明政府救市、“国家队持股”对内部人交易的外部性影响。他指出,股票价格的崩盘引发市场恐慌,极大地摧毁了市场参与者的信心。为防止股票价格进一步下跌导致更为严重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我国政府在危机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救市”措施。尽管政府在二级市场的交易平稳了股价,但同时带来了一些未预期的外部性影响。由于公司内部人具有“国家队”持股的信息优势,且投资者针对“国家队”持股的噪声交易还会降低公司股价的信息效率,这使得内部人的信息优势进一步加强,内部人可利用相关信息优势赚取超额收益。通过“国家队”持股这一典型措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内部人交易的影响。结果显示,内部人基于“国家队”持股信息优势的策略性交易是“国家队”持股影响内部人交易收益的主要原因。政府在对市场实施干预的过程中应加强相关信息的公开透明和对内部人等信息优势方的监管。


(李志生教授作主题演讲)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罗荣华教授主持下半场主题演讲。


(罗荣华副院长主持)


中山大学高级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岭南学院金融系主任杨子晖教授以《系统性风险跨行业传染与“级联效应”》为题,从产业链结构视角阐述实体经济行业的风险传导关系。对实体部门不同行业两两交互的尾部风险传染效应进行量化测度,并从产业链结构这个崭新的视角考察风险传染路径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大部分在产业贸易中占据基础性地位的行业风险净输出效应较高,属于尾部风险网络的驱动节点;而以个体消费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行业则是尾部风险网络的净输入部门,较易受其他行业的风险冲击。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增速换挡与结构性调整的关键时期,传统制造业与低端服务业转型升级,叠加尾部风险跨行业传染的可能性,给金融市场的稳定带来了潜在的隐患。当前,行业转型带来的异质性风险冲击可能沿产业链向上下游部门传导扩散,进而引发“级联效应”,严重威胁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的稳定。如何避免某一节点的冲击在上下游行业传递而引发系统性风险,成为监管当局面临的重大挑战。


(杨子晖教授作主题演讲)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小能教授以《DisasterRisk Matters Everywhere》为题目,阐释罕见风险对金融资产定价的影响。他以美国股票市场的高溢价之谜为切入点,指出股票溢价之谜是指经济模型无法解释100多年来观察到的美国股票投资组合相对于美国国库券的平均溢价。大量研究尝试对美国股市高溢价之谜进行理论解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解释之一就是罕见灾难风险理论。罕见灾难风险假说是指风险厌恶风险的投资者要求罕见灾难下可能遭受的极端损失进行补偿;发生罕见灾难的可能性越大,意味着前瞻性金融市场的股本溢价越高。换言之,罕见的灾难性担忧能够预测股票收益。对罕见灾难风险对股票收益的预测性进行实证检验,创新性地构造了新的罕见灾害指数,而后检验了该指数对未来股票收益的预测能力。研究发现,所构建的罕见灾难风险指数在样本内和样本外都能很好地预测国际股市的未来收益,进而在实证上支持灾害理论,即存在一个时变的股权风险溢价来补偿罕见的灾害关注。全球普遍存在着罕见灾害风险或全球共有灾害风险,这有助于解释国际市场股票收益率的变化。


(朱小能教授作主题演讲)

 

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兼科研处处长周铭山教授以《公司创新文本信息披露的价值:市场解读与识别》为题,层层剖析投资者低估创新活动文本信息价值的可能原因。创新,投资者往往对数字形式披露的创新信息给出正向反馈,推动股价上涨。然而与创新活动相关的非财务文本信息,包括描述创新活动所处阶段、战略部署以及未来规划等,却并未充分获得投资者的认可。亟需被回答的问题是:是否存在投资者对创新活动相关的文本信息认可度较低的现象?如果存在,是由何种原因导致的?又该如何缓解该种现象的存在?从公司当期价值与未来价值两个方面分析了创新活动相关文本信息披露的积极程度对公司价值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不信任假说”与“解读能力假说”以剖析投资者低估创新活动文本信息价值的可能原因。研究发现,创新活动相关的文本信息语调的乐观程度与公司价值负相关,其原因是投资者的信息解读能力欠缺,而非不信任所致。提升投资者对信息的解读能力有望缓解这一现象,包括增加以数字形式披露创新活动相关信息的占比;为专业人士包括分析师、财经媒体记者提供更多获取创新活动相关信息的渠道,使其更好的发挥信息解读与分析的能力,传递给投资者更多有用的、高质量的信息。


(周铭山教授作主题演讲)

 

下午,四个分会场以平行研讨的方式进行专题讨论。每个分会场报告6篇论文,主题涉及地方财政行为对微观企业的外部性影响、地方政府与债券市场的关系、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传导与风险防范、企业的微观市场行为等。每位汇报人详细讲述自己的论文后,均由两位点评人提出意见和建议。与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碰撞出大量的思想火花,产生出许多有益的新见解。




 

最后,闭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中国工业经济》副主编张其仔研究员对本次会议的论文质量、交流氛围和组织保障给予了高度评价。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罗荣华教授对协办方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各位与会嘉宾的支持表示感谢。本次研讨会对地方债研究带来了新观点、新思考、新成果,在思想碰撞中推进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平不断提升,为中国债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欢迎订阅2021年《中国工业经济》,邮发代号:82—143。2021年将为广大读者呈现更多高质量的前沿成果。诚邀您一起“畅游”学术殿堂。

推文主编:覃毅

推文编辑:杨涵淇



《中国工业经济》是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类综合性权威理论刊物,重点覆盖国民经济、产业经济、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等学科领域,专门刊发以重大前沿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前瞻性、引领性、规范性最优秀研究成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第一批重点资助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学术期刊;曾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最高层次奖),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三、四届优秀期刊奖连续3届一等奖,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工业经济类第一名(历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权威期刊(2014、2018),连续8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2—2019)称号,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A类重要学术期刊(历年),中国工业经济学会核心会刊。



《中国工业经济》官方公众号
微信号:ciejournal

敬请关注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

阅读全文请访问官方网站:http://ciejournal.ajcass.org/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